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张蕾)抗日战争时期,有着“小井冈”之称的大冶南山头,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鄂东南地区坚强的抗日堡垒。
南山头革命纪念馆
南山头地处大冶、阳新、鄂城三地交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1938年武汉沦陷后,中共鄂南特委以南山头为根据地,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组建抗日游击队。南山头军民依托熟悉地形,不断袭击日军据点、破坏交通通讯、惩办汉奸特务,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近年来,在中组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当地先后对饶惠谭故居、红十二军建军旧址、战壕、哨所等68处革命遗址进行了修复,目前已完成38处。同时新建了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广场和南山碑林、登山步道等设施。
南山头革命纪念碑
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为这个昔日的革命老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游客数量从2018年不足2万人次,猛增至如今年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
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当地村民。山上竹编厂的贫困户饶惠彬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每个月只能拿几百元低保,如今通过销售竹编产品,年收入达到35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了。”饶惠彬高兴地说。
如今,南山村的土特产销售红火,农家乐、民宿生意兴隆,村民们真正尝到了红色旅游带来的甜头。村里老年人居多,现在他们不仅有了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站在修葺一新的红军洞前,南山村党支部书记郑昌兵展望未来:“我们以‘红色’为底色,不仅要保护好这些革命遗址,更要让它们活起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夕阳西下,南山头革命旧址在余晖中熠熠生辉。这片曾经洒满革命先烈热血的土地,正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焕发新的生机,书写着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红色旅游的兴起,不仅让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得以重现,更为南山村村民开辟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冯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