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今天的排骨炖得软烂,比家里炖得还香。”9月3日,在尹家湖小学食堂,学生乐乐笑着说道。9月1日开学以来,全市各中小学的食堂里飘出饭菜香,有的学校将“全链条监管”列入后厨操作规范,有的学校用“多样化菜单”回应孩子味蕾需求。记者走进各校,实地探访开学季食堂里的“安全经”与“营养策”。
从源头到餐盘的“全链条严守”
9月2日上午9时,尹家湖中学食堂工作人员开始套上工装,仔细搓洗双手,扎紧一次性帽子,戴好口罩——这是每个食堂上岗前的“规定动作”。此时,该校食堂后厨工作人员已经清扫了早餐后的残余,刚洗好的莴笋叶泛着光泽,切好的西红柿码放整齐,大家正在做好午餐前的准备。
“11点前午餐就要做好,所以食材的新鲜度必须提前了解。”食堂负责人纪学文介绍,食材都是当天凌晨由第三方平台配送的,平台会先筛选一遍,剔除坏叶、蔫菜;食材到货后,食堂还得再检查一遍,确保干净、卫生。
说话间,纪学文将三袋胡萝卜放在电子秤上,墙边的智能电子秤“滴”的一声,将刚称好的蔬菜重量、价格、供应商信息同步连接至“数字食堂”监管平台,手机点开软件即可观看具体信息。“每笔食材的‘身份档案’都能追溯,哪怕是一颗白菜,从地里摘到端上餐桌,全程有迹可循。”
除了食材的安全,卫生和操作也有明确标准。记者看到,后厨多个角落安装了摄像头,不时缓慢旋转记录。“这些是24小时值守的AI摄像头。”尹家湖中学副校长罗春晖说,摄像头画面能够捕捉到有害生物、操作不规范或着装不规范等情况,一旦发生,系统会立即预警并推送到学校管理人员手机,当日完成整改。
而在看不见的幕后,餐具正经历着严格的“清洁之旅”。接近下午1点,学生用餐结束后,餐盘被收走先冲洗三遍,再放入专门置办的消毒柜高温杀菌存放。“以前总担心餐具洗不干净,后来参观了食堂工作流程,卫生干净整洁、消毒设备齐全,孩子在这上学我很放心。”家长姜玲玲翻看食堂开放日参观照片,语气里满是认可。
“要用全链条监管体系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罗春晖表示,学校将继续落实晨检食材、午查规范、晚核库存的制度;同步落实家长开放日、学生试吃员等监督制度,形成“智能监管+社会共治”的立体化保障模式,让每个孩子安心在食堂用餐。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营养升级
如果说尹家湖中学管理的关键词是“严”,那么大冶湖学校的食堂则透着股“活”劲儿。
土豆烧鸭、粉蒸肉、玉米火腿……9月2日上午11时,记者在该校食堂后厨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为孩子们准备午餐。案板上已经放好了洗好、切好的各类备菜,锅铲与铁锅碰撞出“滋滋”的声响。蒸米饭、炒菜、熬汤……几名厨师各有分工,有条不紊。当菜炒好后,食堂阿姨们会第一时间用保鲜膜包裹,保证菜品的卫生和温度。
“每道菜的调料用量、烹饪时间都有标准。”该校厨师长向记者介绍,小朋友们吃的菜要比平时切得小一些,菜品比较清淡、少油,不能有辣。除了常吃的米饭等主食外,食堂在餐食上还准备了面条、饺子等,“有孩子不爱吃米饭,我们就变着花样做。”
12时,当天的午餐新鲜出炉。记者看到,菜肴既有荤又有素,颜色鲜艳,香气四溢,不少学生打好饭后,还未坐下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
“阿姨,再给我添点烧鸭呗!”高三四班学生潘奕阳端着餐盘站在打菜窗口,抹了把嘴角的饭粒后告诉记者,她在学校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一个星期都不重样,每餐都吃得很饱。
“孩子的胃是‘喜新厌旧’的,得让他们每天都有期待。”该校副校长胡婷婷介绍,大冶湖学校将“营养多样化”写入食堂运营理念,学校的菜单由营养师、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共同制定,食谱一般两周一轮换,30多道菜品循环推出,每天保证肉、蛋、奶齐全,确保营养均衡。
胡婷婷说,现在孩子们打菜时会主动说“我要加个菜”,这就是对食堂最大的肯定。
据了解,今年秋季开学前,市教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各中小学开展食堂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核查食材溯源、加工规范、人员健康证等关键指标,确保每一份进校园的餐食都“安全可溯、营养可控”。
“食堂不是简单的‘做饭的地方’,而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加油站’。”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校园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推动校园餐从吃得安全向吃出健康升级,以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守护学子“舌尖上的幸福成长”。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