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兴”农人】李清:把梦想“种”在希望田野上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程长珠)李清,湖南益阳人,自2012年来到大冶种植水稻,至今已有13个春秋。年复一年地种田、收粮,看似单调乏味,他却乐此不疲,并带着周边村民一起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全程机械化+政策扶持,种粮更有信心

“眼下正值雨水充沛季节,病虫害防治尤为关键。我每天早晚都要到田里看看,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这样才能确保水稻高产。”9月15日,记者在保安镇莲花村见到李清时,他头戴草帽,手持铁锹,正在田间巡查。“再过十几天,这片稻田就能开镰收割了。”秋风轻拂,一缕稻香扑鼻而来,令人瞬间感受到秋天的韵味和即将到来的丰收喜悦。

“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2012年,我随他们来大冶承包田地种植水稻。跟着父母在田里干久了,我对土地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李清回忆道,当年他们种植了1300多亩水稻。2017年,他创办了大冶市晨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24年,他联合保安、还地桥、罗桥、陈贵等乡镇的种粮大户,成立了大冶市鑫晨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凝聚力量,共同耕作。如今,李清的水稻种植面积已扩展至3200亩,覆盖茶山、莲花、青山、永光、塘湾等7个村,而联合社的水稻种植面积更是高达6800多亩。

“如今,我们种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加上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优化,农村发展前景广阔。”谈及种粮的动力,李清坦言,除了对土地的热爱,好的政策支持也让他信心倍增。“目前种粮不仅享有种子、肥料、农药补贴,飞播、机耕、机收等环节也有优惠,每亩田能节省100多元成本。”

在李清的稻田里,记者注意到,水稻不仅挺拔不倒伏,稗草也极为罕见。这背后是他精心调配的“药方”和细致入微的田间管理。

李清介绍,“种田不能仅凭老经验,必须讲科学。以晒田为例,很多人嫌麻烦,播完种后不舍得排水,但苗期晒田至关重要——将水排干晒10天左右,水稻根系才能扎稳,后期自然不会倒伏。我们的病虫药和草药都是自己配制的,对付稗草效果显著。拌种时加入的多效唑也至关重要,既能防治病虫害,还能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产量自然提升。”

带动村民多种粮种好粮,共同走富裕路

从人工插秧到全程机械化,从几人几台拖拉机的小规模作业到合作社的规模化经营,从单纯销售稻谷到打造品牌,李清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升级之路。如今,合作社已形成“耕、种、防、收”一条龙服务体系。

“一滴汗水,一粒粮食。只有用心耕作,把每个环节都做扎实,庄稼才会以良好的长势回报你。”李清表示,种水稻如同养育孩子,需细心呵护,打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唯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更多。

“我种植的是优质稻,品种主要是野香优莉丝。今年是个丰收年,雨水充足,预计亩产量比去年高出100到200斤,总产量可达380多万斤,总产值超过500万元,比去年增加约60万元。”李清说道。

李清的种田事业不仅让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增收。塘湾村村民张四长便是受益者之一,她欣喜地说:“每天在田里忙碌,农忙时节,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同样满怀喜悦的还有李清的表弟胡畅,“表哥在大冶种田已有13年。今年春节后,我也来跟他学习种田技巧,9月底准备先种400亩油菜,明年开春再种700亩水稻,和表哥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大干一场。”

采访结束时,李清望着即将迎来丰收的稻田,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我计划将湖南的订单农业引入这里,借助联合社力量,带动更多村民多种粮、种好粮,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