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陈婷)9月18日,记者从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大冶市分局(以下简称大冶市分局)获悉,据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我市8月份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再次达到31天,优良率100%,位列全省第一。这已是我市连续两年在8月份实现“全优良”目标。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天帮忙”,更是“人努力”的体现——一套融合了科技预警、精准溯源、铁腕治污和暖心服务的“组合拳”,正在持续守护着大冶的蓝天白云。
面对去年同期多项污染物指标大幅改善带来的高基数压力,今年我市的“保优”之路挑战更大。数据的背后,是环保工作者与每一个污染指数“较劲”的过程。
“每一个优良天,就像是‘抢’回来的一样。”大冶市分局大气污染防治股负责人陈平浩感慨道。通过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环保工作人员能提前锁定那些徘徊在污染边缘的“临界天”(空气质量指数介于95—100),并第一时间响应预警、精准管控。截至8月31日,已成功抢回15个这样的“边缘天”。这背后,是“网格化+走航监测”的科技利器:道路积尘走航、VOCs走航、激光雷达全时段扫描,让污染源无处遁形;数据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如同“哨兵”般紧盯数据异常,省厅通报的19次“冒泡”高值均被同步发现、即时溯源、快速处置。
硬核监管之外,大冶市分局也在服务理念上实现了软性转变。工作人员主动将办公桌“搬”到企业一线,以“政策指导+技术帮扶+资金配套”的模式,为企业绿色转型送去“及时雨”。
华新水泥(大冶)有限公司的蜕变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从政策解读、资金申报到技术方案选定,大冶市分局提供“一对一”全程护航,助力企业投入近亿元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环保投入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该公司助理总经理李力深有感触。如今,华新水泥污染物排放浓度大幅下降,并先后荣获绩效B级、A级企业和“湖北省绿色工厂”称号,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深度谋划的180个大气治理项目已完成超九成;尖峰水泥、科瑞新管业等中央资金项目正加紧建设;华鑫实业、新冶特钢等钢铁企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已进入收官阶段……当下,我市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稳,正以持续改善的空气质量,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