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金秋九月,稻浪翻滚。正值中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我市紧盯农时节点,将科技力量注入田间管理,以无人机飞防推进“一喷多促”行动,为中稻稳产丰收按下“加速键”。
9月17日,在保安镇西山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无人机正在进行中稻飞防作业。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无人机轻盈升空,在稻田上空灵活穿梭,细密的雾状肥液与药剂从机身下方均匀洒落。无人机操作手苏小祥专注地盯着操控屏,指尖微调参数,确保每一寸稻田都得到精准照料。
“当前飞防以病虫害防治为主,兼顾叶面施肥。”苏小祥边操作边介绍,“通过无人机圈地定位,依托RTK系统和北斗导航,可精准测算地块面积与边界,实现精准配药和定量喷洒。今年在大冶地区的飞防作业量已超五万亩次,农户普遍反映防治效果优于人工喷洒。”
“以前人工打药,不仅累得腰酸背痛,还总担心撒药不均匀,有些角落照顾不到。现在农忙的时候,农业部门还帮我们调度无人机来田间飞防,进行手把手指导,省心又高效。”种粮大户程水生站在田埂上,看着无人机在稻田上空忙碌满脸笑容地说道,“你看这稻子,穗子饱满、叶片翠绿,按今年的长势估算产量能达到40万斤左右,这都是科技种田带来的好收成。”
近年来,我市通过专业农业合作社与农机服务队伍,推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深度融合。无人机飞防不仅将田间管理效率提升数倍,还可减少约15%的农药使用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
“近期我们组织开展‘一喷多促’作业,通过喷洒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等,实现防病、治虫、提质、增效的目的。”市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郭瑞光介绍,目前全市已实施“一喷多促”面积超过20万亩次,有效促进水稻灌浆结实,增加千粒重。
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强化农技服务力量,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动态跟踪水稻长势,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水稻生育期开展分类指导,确保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管措施精准落地,通过科技赋能与精细化管理,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让种粮农户的“钱袋子”更鼓。
一审:张 敏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