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与非遗匠心同台生辉 《墈头客栈》《绣·一抹红》两剧成功首演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9月19日晚,由市艺术剧院创作排演的红色题材楚剧小戏《墈头客栈》及非遗主题音乐情景剧《绣・一抹红》在北门剧院举行首场公演。副市长辜春华到场观看首演。

据介绍,《墈头客栈》取材于大冶地区的抗战历史。抗战初期的一个傍晚,受伤的虎子(群众)为躲避日伪军追杀躲进墈头客栈,店主曹子英(共产党员)为其掩护,并沉着应对前来搜查的汉奸罗渠。罗渠搜查无果悻悻离去后,虎子道出日军屠村的行径以及自己因救女孩受伤的遭遇,曹子英随即为他疗伤并取出子弹。深夜,罗渠再度返回搜查发现虎子,与曹子英等人几番打斗后被制服,并在曹子英的感化下幡然醒悟,透露日军的扫荡计划。最终,曹子英为掩护二人安全撤离壮烈牺牲。

该部小戏通过讲述共产党员曹子英密切联系群众、掩护抗日志士、智斗汉奸的故事,歌颂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与舍生取义的革命担当,是一部致敬抗战精神、彰显民族气节的舞台作品。

剧中曹子英的扮演者唐秀梅说:“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是大冶的抗战英雄。我看了很多的历史资料,借鉴了前辈的表演,经过一个多月的打磨,今天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非常希望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也希望把我们的前辈的这种精神代代相传下去。”

《绣・一抹红》紧扣“非遗保护与传承”时代命题,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刺绣”为创作内核,讲述“大冶刺绣”非遗传承人刘小红的逐梦传奇。从街头摆摊的初心萌发,到卖房开店的孤注一掷;从带徒传艺的薪火相传,到晋级省市非遗的荣耀加身;从指尖匠心到直播出圈,从本土名片到享誉中外——剧中每一幕,都是刘小红一针一线的坚韧,更是大冶人敢闯敢拼、坚守传承的精神缩影。

“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直抵心灵,作为刘小红老师的扮演者,通过在舞台上的表演,让观众直观地读懂非遗背后的匠人故事,感受大冶文化的鲜活力量。”剧中刘小红的扮演者吴莎说。

首演期间,众多市民早早地来到剧院等待演出,他们当中既有机关干部、企业工人,也有社区居民。演出过程中,演员们以精湛熟练的演技、婉转悠扬的唱腔,将人物特点演绎得惟妙惟肖,鲜活的人物形象更是引发观众共鸣,演员们谢幕时现场掌声不断。

“看完《墈头客栈》,心情很激动,让我更加了解了大冶的抗战历史,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现场观众柯芷菁说。

市艺术剧院(楚剧团)院长吴倩说:“这两部剧的顺利首演,既是团队多年努力的成果展示,更是我们践行艺术使命的生动实践。我们将继续坚守艺术初心,既扎根基层土壤,服务群众需求,又紧扣时代脉搏,深挖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作品,为地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审:张 敏  周春明

二审:祝望林  赵辅拥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