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甲鱼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带动能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它们不仅跃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更“游”出了一条扎实的乡村振兴之路。
那么,一只小甲鱼究竟是如何在大冶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助力乡村振兴的呢?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黄金湖甲鱼丰收
9月19日,清晨的阳光洒在黄金湖湖面上,波光粼粼。东风农场管理区东沟闸村养殖户李忠穿好下水裤,准备前往鱼塘捞甲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以前养甲鱼都是单打独斗,既担心技术不过关,又害怕市场行情波动。现在好了,富渔公司提供苗种、饲料和技术,还保底回收,我们只要专心养殖就行。”李忠告诉记者,今年是养殖甲鱼的第三个年头,他承包的17亩水面,预计年收入20万元左右。
养殖户给甲鱼喂食
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东风村村民曹树锋。“去年我开始养甲鱼,现在有30亩养殖面积,今年6月份就卖了六万多元。”曹树锋每天早晚准时给甲鱼喂食,虽然辛苦,但看着甲鱼一天天长大,他觉得一切都值得。“最重要的是,富渔公司帮我们解决了销路问题,我们只要专心把甲鱼养好就行。”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创新模式,解决了苗种、饲料、技术问题,并保底回收。”市农发集团负责人尹义军表示,这种模式彻底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让农民敢投入、愿投入、能受益。
如今,黄金湖甲鱼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水塘地块”到“产业链条”
产业要长远发展,必须摆脱初级农产品“原字头”的局限,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升附加值。
走进湖北宇骞冷链物流中心加工车间,一条崭新的甲鱼宰杀生产线正在试运行。清洗、宰杀、分拣等环节有序运转,智能化水产加工场景已然成形。
宇骞冷链物流
“甲鱼宰杀生产线已安装调试,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9月底正式投产。”湖北宇骞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建平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4200㎡,配备了3200㎡的活体储存库、1000㎡的零下18℃冻库和500㎡的零下35℃速冻库,实现了水产品从活体暂存到低温锁鲜的全链条保障。
“整个车间采用不锈钢材质,可以减少粉尘污染;车间制冷设备能精准控温,更好地保证水产品品质;我们还配备了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和通风系统,确保生产环境的优良。”乔建平说,项目不仅服务富渔公司,还将惠及本地水产养殖户,助力大冶水产品的储存与配送,推动大冶水产产业发展。
甲鱼食品广受顾客喜爱
据介绍,在9月19日武汉水果湖举行的“黄石臻选福到东方”商旅文农融合推介活动上,真空包装的黄金湖甲鱼小吃成了“香饽饽”,当天就卖出50余箱、1200余袋,不少人还咨询线上购买渠道。从“塘里养”到“桌上吃”,从“本地销”到“外地抢”,黄金湖甲鱼正打破地域限制,沿着产业链条“游”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特色产业”到“百亿蓝图”
从水塘鲜活的甲鱼,到货架上的真空小吃,黄金湖甲鱼产业正以全链条思维破局,朝着“百亿”目标稳步迈进。
“政府帮我们创品牌、拓市场,企业带我们建链条、增效益,这产业能不火吗?”湖北富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道出了甲鱼产业壮大的关键。
甲鱼加工生产线
“我们正在打造集母本培育、苗种孵化、生态养殖、冷链物流、深加工和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服务中心总工叶伶俐介绍,全市甲鱼产业链短短三年就实现产值破亿元。目前,已形成明确的三年递进式目标:一年筑基,完成标准体系与基础产能建设;两年突破,扩大品牌声量与渠道广度;三年深化,稳固品牌价值与全产业链韧性。通过引导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的双赢。同时加大对甲鱼产业的科技投入,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甲鱼养殖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甲鱼的养殖效益。
甲鱼产业蓬勃发展
为了推动甲鱼产业发展,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养殖补贴、技术支持到市场开拓。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甲鱼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未来,我市还将继续加大对甲鱼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甲鱼产业集群,推动甲鱼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让甲鱼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碧水润泽,甲鱼生金。如今在铜都大地上,一只小甲鱼,正串联起上游养殖、中游加工、下游销售的全产业链。小小甲鱼“游”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更“游”出了养殖户的致富路。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黄金湖甲鱼将“游”向更广阔的市场。
一审:陈 雪
二审:周春明
三审:柯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