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李尚书 通讯员 樊亮天)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日,在殷祖镇七冲村徐家山湾,一座由市清润水务集团帮扶修建的钢筋混凝土便民桥正式完工通行。新桥不仅彻底打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米”,更将政企与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连心桥”。
9月25日,记者来到七冲村徐家山湾看到,几名村民正在桥上聊天,还有村民推着小车过河去做事。“原来都得蹚水过河,现在有了这座桥,去后山运木材、干活都方便多了!”村民徐新成笑着说。另一位村民徐新勋也感慨:“以前的木桥根本不敢放心走,一不小心就会摔跤,东西也容易掉下河,现在新桥好走得很,三轮车、小车都能直接开过去!”
徐家山湾是七冲村12个自然湾之一,住着60余户、260余名村民,其中还包含8户脱贫户。长期以来,村民出行、下地劳作都要跨河而过,而此前大家依赖的“桥”,仅是几根木头简单拼接的临时设施——雨天木料湿滑易摔跤,汛期河水漫过桥面更添危险,老人过桥需人背、小孩过桥要搀扶;就连秋收运粮、售卖蔬菜家禽,都得绕远路或靠小推车艰难往返,既不安全又严重影响生产。“要是能有座结实的桥就好了!”村民的这句期盼,被市清润水务集团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捕捉,并迅速反馈给集团党委。
“扶贫既要解眼前难,更要谋长远益。”接到诉求后,市清润水务集团当即把徐家山湾建桥纳入年度定点扶贫项目。依托水务基建领域的技术优势,集团组织成立专项工作组,多次实地勘察,不仅精准测量河道宽度、测算日常通行需求,还结合七冲村“稻+果”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桥梁设计需满足小型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的优化建议,从源头避免“建桥即落后”的问题。同时,借助集团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资金统筹优势,仅用1周就完成了建桥资金的筹措。
施工期间,驻村工作队更是全程“护航”:协调施工材料及时配送、监督混凝土浇筑质量,还主动倾听村民对桥面护栏高度的建议,将集团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中积累的民生服务经验,无缝运用到建桥项目里。在“资金+资源+人力”的全方位支持下,原本预计3个月的工期大幅缩短,仅用1个月就实现了桥梁完工。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座便民桥的建成,是市清润水务集团践行国企担当、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从解决“挑水难”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到打通“运输难”的便民桥建设,再到扶持杂果基地、水产养殖等产业项目,该集团正通过“饮水安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的立体帮扶模式,让七冲村3074名村民持续感受到水务扶贫带来的实惠。
一审:陈 雪
二审:范先浩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