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归巢聚铜都 同心共筑新支点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楚商回乡、校友回归,凝心聚力、共建支点。在大冶“冲刺千亿、决胜全年”的关键节点,10月24日-25日,2025年校友企业家来冶投资考察暨大冶市10月份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来自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的校友企业家齐聚大冶,用脚步丈量发展热土,用签约锚定合作未来,为我市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活动现场

实地踏访 感受千年铜都工业脉动与创新活力

10月24日,企业家们先后参观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长城汽车大冶分公司、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劲牌有限公司,大家一路行,一路看,一路议。从青铜文明的辉煌到现代制造的崛起,从传统产业的升级到新兴产业的集聚,大冶“3+2+X”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让企业家们的投资信心持续升温,也为随后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埋下了伏笔。

参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这次参观让我震撼不已!从三千年前的青铜文明到如今的智能制造布局,大冶的产业传承与创新力肉眼可见,这让我对在这里投资发展充满期待。”湖北工业大学校友贾寓刚感慨道。

参观劲牌有限公司

湖北师范大学校友谢云聚焦合作方向说道:“大冶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我们公司主营LED照明,大冶湖高新区的产业生态与我们企业发展方向十分契合,这次来就是希望能够达成项目合作。”

参观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企业

近年来,我市坚持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三线并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光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强势突围。如今,这座承载千年青铜冶炼史的城市,正以攀高向新的产业体系、澎湃涌动的科创动能,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智汇校友 共叙情谊描绘校地合作新蓝图

“校友经济”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10月25日,湛月云居酒店内高朋满座,来自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校友企业家代表与签约项目客商们齐聚一堂,共叙情谊,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交流中,校友企业家们结合参观感受和专业领域,畅谈了对大冶产业基础、区位优势、营商环境的深刻印象,纷纷表达了参与大冶建设、寻求合作契机的强烈意愿。

“大冶为我们高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广大校友创新创业、施展抱负提供了一方福地。将以此次签约为新的起点,着力构建起‘高校、地方、校友企业’三位一体的共建发展生态,实现各方互惠共赢。”湖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雷儒金说道。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小春表示,此次签约将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等资源优势与大冶产业、环境、政策、资金优势深度融合,推动双方合作迈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学校与广大校友愿与大冶市携手并肩、深化合作,共同谱写“校地企”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校地合作从来不是简单的资源对接,更是情感的双向奔赴。当高校的学科优势融入大冶的产业蓝海,当校友的反哺热情对接企业的发展需求,大冶正以“楚商回乡、校友回归”为契机,持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校友企业家提供定制化服务,让校地情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黏合剂”,让大冶成为校友创新创业的“加油站”。

集中签约 总投资133亿元为产业链注入新活力

签约仪式上,将合作蓝图转化为具体行动。大冶市人民政府分别与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签订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现场集中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额达133亿元,其中楚商签约项目8个、投资总额41.25亿元。此次签约项目精准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前沿领域,与我市产业布局高度契合。

现场签约

“我们之所以选择大冶,不仅看中了这里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园区配套,还深切感受到大冶市的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的精心、诚心和决心,无论是政策、项目选址还是初步意向,每个环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招商人的热情与贴心服务,让我们对这个项目落地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负责人康满义介绍,此次签约的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大冶市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总投资额20亿元,分两期建设。

商业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王二标则看中大冶的区位与人才优势:“作为武汉都市圈与鄂东地区的节点城市,大冶交通便利、辐射力强;同时,本地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储备、配套设施都很成熟,项目落地后能快速实现本地化招工与供应链搭建。”

项目的签约是大冶产业聚变、创新裂变、城市蝶变的生动实践。我市将以“最实举措”护航项目落地,实行“市领导包保+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同时以“最暖情怀”礼遇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大冶成为“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舒心发展”的兴业沃土。

签约落笔处,皆是新起点。当校友乡情与产业商机相遇,当校地智慧与城市发展共振,这座千年铜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邀请更多有志者共赴“共建支点、共赢未来”的发展之约,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辉煌篇章。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