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冶地名,您能写对吗? 是“土免”还是“湾”“晚”“堍”? 是“墈头”还是“坑头”?

大冶因历史悠久,拥有特色厚重的方言,全境地名语词特征也别具一格。不过,方言不等同于汉语文字,大冶方言中的个别地名,在辞海中却没能找到相对应的字。比如说,在大箕铺镇涉及上万人口的曹家“土免(音wǎn,下同)”村、石家“土免”村、高家“土免”村,以及金湖街办的宋”土免”村,茗山乡的彭”土免”村,在电脑上根本查不到“土免”字,更别说用一般的输入法打出来。市公安局户籍信息上,曹家“土免”村村民的身份证信息直接用 “堍( 音tù,下同)”字代替了“土免”。在部分媒体报道中,更有甚者把这些村庄名字用成了“湾”。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地域性及代表性和一定的固定性等特性。“土免”、“堍”、“晚”和“湾”在大冶当地的文件书刊中随便乱入,岂不是很不严肃?那么,到底用哪个字才算对呢?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家乡名引网友热议

网友东湖东湖啊:在大冶靠近阳新方向的大箕铺和小箕铺中间,有一个大姓:曹。这个曹姓上下八门,八个村落,都姓曹,上千户。在上世纪的人民公社时代,曾经单独成为一个公社。这个由家族姓氏部落形成的大集中地,当然是有名称的,如同张家湾、陈家湾、胡家湾等地名一样,这个地名叫曹家湾。但是,当地人不这么叫,而是将这个“湾”字读成“挽(音)”,不是平声,而是上声,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三声。声读出来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这个字怎么写?我是这里的曾外孙,祖母是这里的女儿,眼下遇到的问题是,太外婆的村名该怎么写成了问题。这个“湾”还似乎真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字。

现成的写法,是一个土旁加一个免字,在村庄的入口处,就有巨大的磐石上用遒劲的字体写上这个村名。就像日旁加一个“免”是傍晚的“晚”,提手旁加一个“免”字,是挽手的“挽”。但是,土旁加一个“免”字是一个什么字?也读“挽”的音吗?显然是想当然了。这个字的读音非但不知道,而翻遍了辞海词源,居然就没有这个字。

那么,这么多年来,手书这个村名或公社名,当然没有障碍;但这个庞大的村落名是怎么在书报上安然踱步的呢?人民公社时代,猎猎飘扬的战旗上的字,又是怎么处理上去的?其实铅字时代,遇到一个不存在的字,是可以临时雕刻一个铅字的,就用一个土旁加一个免字解决问题了。红旗上的字,那是在硬纸上写就、雕刻,再喷漆上去而成的。电脑时代,当然是打不出这个字的,但也可以如铅字时代一样,硬拼成字。问题是,这个字是子虚乌有的存在,那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别扭地来拼呢?这样拼写一个不存在的字,难道不是对一个名声显赫的大村庄的不尊重吗?当代一些著作写到这个地名,干脆都写成了“曹家堍”,显然也是大错讹。堍,是桥两头向平地倾斜的部分,读音也成了“兔”,与这个村落名毫不相干。这个字,就这么几十年甚或更长的时间里,一路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走到今天,其实,他是个“黑户口”。

有错必纠,连人民币上的“贰”字,也是错了好几十年后再更改过来的。

当然,可能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此求教大方。下次再去我的太外婆家,关于这个地名的正确写法,俺还想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呢!

村名书写五花八门

在大箕铺镇与大冶城区相近的行政村曹家“土免”是一个曹氏大村。这个曹姓行政村上下八门,八个村落,都姓曹,上千户。村民们在106国道的入口处,摆上了巨大的磐石,用遒劲的字体将村名刻画在上面,十分显眼。

然而,当地人翻遍了辞海词源,居然找不到“土免”字。他们为此碰到了不少烦恼。

今年五月份,曹家“土免”村彭和庄的小彭在公安部门新办了一张身份证。等小彭拿回身份证一瞅,他们的行政村村名居然成了“曹家堍”。在曹家“土免”村上畈湾,曹玉法和曹玉海兄弟俩的身份证上,行政村名字写的也是“曹家堍”。

乱象不仅如此。不少媒体以及报刊,网络信息,对这个字的书写,更是五花八门。在百度百科,在曹家“土免”有工作经历的市领导,其工作履历上也被写成了“曹家堍”。 曹亚伯是我市著名的民主革命家,黄石某平面媒体在介绍他的生平时,用的是“曹家堍”。记者在百度搜索发现,诸如大箕铺镇“曹家湾”、 大箕铺镇“石家湾”、 大箕铺镇“高家湾”等书写更是比比皆是(注:记者在市政府最新印发的《大冶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名称的通知》上,未发现以上行政村)。

避繁琐“各显神通”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了解到,大箕铺镇的群众,特别是涉及到上述几个村上了年纪的村民,用“土免”书写村名的意愿最为强烈。

“土免”字电脑上打不出来,写其他字代替群众又不买账,基层干部们在这上面可花费了不少心思。

为了书写方便,同时兼顾村民民意,大箕铺镇高家“土免”村党支部采用了两种方法书写村名。该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村干部手写材料,如涉及到以上的村庄名字时,用‘土免’字,碰到电脑打印打不出来,才用‘晚’。”

大箕铺镇石家“土免”村党支部书记坚持用“土免”,他说,“村委会的牌子和公章还是沿用的‘土免’,如果写材料确实打不出来,才无奈用‘堍’。”

金湖街办和茗山乡政府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金湖街办宋晚村、茗山乡彭晚村以前的村名也是带“土免”,近些年为了工作便利,这些村包括村委会牌子以及公章,都统一规范成“晚”。大箕铺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也说,如果镇里有涉及到辖区内以上多个行政村村名的相关文字材料,现在也都用“晚”字书写。

几经波折终统一

地名是区别各个地理实体的称说符号,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地名的称说和书写是否正确,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堍”, 在辞海的注释是桥两头向平地倾斜的部分,读音也成了“兔”。该字用在大箕铺镇这几个村的村名上,虽一字之差,意思却相隔千里。同时,这几个村不管是从地理地貌上讲,跟“桥两头向平地倾斜”的描述几乎不搭边际。

在市民政局,记者找到了1989年版《大冶县志》和2005年版《大冶市志》主编张先金。张先金也表达了个人的看法。他说,“从群众情感上讲,群众还是倾向与用‘土免’。”

张先金回忆起了当时参与编撰1989年版的《大冶县志》时的故事。当年,张先金和同事们将定稿后的《大冶县志》送到了武汉的一家出版社发行。然而,因技术原因,出版社只能将书中的“土免”字写成“堍”。当年,这个字成为了他和同事们编撰此书时最大的遗憾。

2005年,大冶重新编撰《大冶市志》,为了弥补上次的遗憾,通过造字,他们将“土”和“免”合成了一个字,将境内所有有关“土免”字的村名,全部统一成此字使用。

然而,时至今日,“土免”字依然没有被辞海收录,在我市各个单位、部门的实际书写中,这个字的使用困难重重。

在2013年11月4日,市政府下发正式文件,对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名称进行了规范。

记者在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找到了4年前这份文件,《大冶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名称的通知》收录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大冶市大箕铺镇曹家晚村村民委员会、大冶市大箕铺镇石家晚村村民委员会、大冶市大箕铺镇高家晚村村民委员会、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宋晚村村民委员会、大冶市茗山乡彭晚村在列。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相关人士表示,这份文件是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名称书写的标准样板,也是目前最新出具的官方文件,全市所有行政单位应按照文件标准规范书写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名称。

行文至此,对于“土免”和“晚”“堍”字的纷争,在官方似乎有了结论,但并未结束。市民政局地名科科长许乐平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从2014年7月1日开始,普查历时4年。在此次普查中,我市特地将涉及到大冶多个行政村村名的“土免”字提出,希望“土免”字得到国家的承认。

许乐平表示,大冶这些地方需要一个专属于自己特色的“姓名”,“尽管申请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和多个部门一起合作,但如果国家承认了,大家的努力才会显得弥足珍贵。”如何规范写出以上的地名?许乐平仍然建议用“土免”,并在该字后面用括号注释汉语拼音“wǎn”。

这些地名不要写错

在墈头老街,市民在大街小巷里依然能看到“炕头”等字样的广告招牌。殊不知,这些字是书写是不规范的。

市民政局地名科科长许乐平解释说,数百年前,墈头一带两面环湖,站在船头往岸上看,一个个的土墈昂首挺立,既可以作为船家行船的方位指示,还可以作为船舶靠岸的依托——是为“ 墈头街”的由来。新华字典对“墈 ”的解释为“险陡的堤岸、山崖,也指地面凸起如墙的土堆”。符合墈头老街的地理地形。

谈及原因,许乐平说,原来大冶话中“墈 ”和“炕”同音,“墈 ”字笔画太多,且不常见,生意人不会或不愿意写成“墈头”。同样,大冶的黄狮蟹街,也可能是因为“蟹”笔画太多,生意人直接写成了大冶话音相同的“海”字。“这些字都是不规范的。”许乐平说。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石教炼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