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城市文明、社会和谐,事关家庭幸福、孩子前途。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全面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青少年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发挥学校教育力量 结合家庭社会营造健康环境
“上班模式开启”是这个暑假我市所有教师的状态,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明创建的工作中,在网吧执勤,劝阻未成年人上网,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致力于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基本每天都来,从一开始发现有未成年人到现在网吧配合我们一起杜绝未成年人上网,变化挺大的。”在市区某网吧内,一名带着红色志愿者袖章的老师向记者介绍。据了解,今年暑假,为净化网络环境,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市教育局组织全市210名教师深入到全市105家网吧,协助文化、公安等部门开展巡查工作,有效制止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促进了网吧规范经营。
市教育局还围绕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大力开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将各中小学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进行专项检查、实行量化评分。
杜绝未成年人上网只是第一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健康正确的观念才是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最终目标。这个八月,全市所有的教师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他们走访分布在各个乡镇的学生家庭、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对困难学生给予帮助。
“其实家庭教育是很关键的。通过家访,家庭教育中不少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实验高中的老师肖绿梅在参与家访过后,写的一段后记中提到,学生在校期间依托着学校的严加管理,而一旦放假在家,则处于真空状态了,完全放纵于手机或电脑。而家长大多数又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其它日常琐事,无暇看管孩子。此外,不少孩子跟家长之间已存在交流障碍,即使双方同处于一个屋檐下,孩子也是闭门于自己的个人世界,而家长却无法了解房内的世界到底是怎样。
而此次家访中,许多教师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方法,建立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纽带,“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很多的孩子丧失了成才的机会,太多的家庭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学校、老师身上,而我们就是要慢慢地扭转部分家长的这一想法,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健康的成长环境。”采访中,一名老师向记者介绍道。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引导未成年人科学管理情绪
文明城市是体现一座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综合实力的荣誉称号,是对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综合评价,是一座城市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重要城市品牌。而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点。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关心、重视和引导。
自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全市上下更是逐渐重视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据了解,市教育局于2015年在实验高中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并于今年3月份搬迁至东岳街办和平社区,利用一楼、二楼近1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建设了新的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辅导站年度总投资约24.6万元。
此外,市教育局还召集专业心理辅导师作为志愿者,在辅导站内免费为学生做心理健康辅导。如今,站内已经有20余名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一百余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自愿者。另外,全市以及乡镇的各所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
记者走进辅导站内的心理咨询室,安静的氛围、浅暖色的环境布置,给人以清新惬意的感觉。在心理宣泄室内,设置有宣泄人、宣泄手套等,学生可以尽情宣泄负面情绪;在充满童趣的沙盘室里,沙盘器材一应俱全,青少年们可以通过玩沙、在沙盘摆放玩具,感受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今,心理辅导站从无人问津到慢慢有家长过来咨询,大多数原因是觉得孩子不好管教、叛逆,年龄也从十岁到十八岁不等。”辅导站内的心理咨询师陆红霞介绍,“许多人觉得来心理咨询就属于有病,其实不是那样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自己,树立健康正确独立的人格,才是心理辅导的意义。”
同时,辅导站不断适应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由单纯的心理咨询拓展到危机干预、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多种功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针对性、实效性。辅导站还组建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入到乡镇、社区开展心理辅导讲座,传播心理健康常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成长方式和行为方式。
建设社区家长学校 逐步形成社区家庭教育网络
大冶市社区家长学校由市教育局牵头,联合各社区共同创办。学校负责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参与听课,社区负责提供场地和接待工作,教育局主要负责授课安排和督导社区(村)家长学校全面工作,每周进行到课信息统计,通报全市各校、各社区(村)家长学校到课情况。
据了解,目前全市36个社区(村)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各社区(村)每周一节课,上课时间为19:00—20:00。
社区家长学校学员以本社区(村)学生家长为主,社区家长学校授课教师由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选拨聘任并组成团队。其中,2016年团队有10人,2017年达到18人,授课教师的劳务津贴由我市财政专项资金支付。
如今,社区家长学校工作已成为我市一种社区教育工作常态,成为了打造和谐大冶、文明大冶、美丽大冶的强大推动力。市教育、司法、妇联、共青团、交通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不定期安排专员送课进社区,形成了强大的社区家庭教育网络。
为解决社区家长学校家长到课率不高的问题,组织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千万家”大型亲子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学校创建与评比活动,激发和调动全市各中小学及广大师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热情,努力提高师生文明素养。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学习法律、领悟道德、实践文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区家长学校的课题由市教育局成立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按月安排课题。主要课题有《家庭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安全教育》《亲子沟通技巧》《家庭文化培育》《家风建设》等等。市教育局每月制定社区学校课程总表,提前向社区和学校公布。
据统计,我市社区家长学校每次平均到课人数已普遍达到在40人以上。如今,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是我市文明创建的品牌,为我市城市创建撑起了一面旗帜。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冯升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