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些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燃油车数量明显增多。20日,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8万辆,其中汽车6万9千多辆,而且近两年,这个数字以月均1000辆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外出的时候,不管是上班、游玩,或者送孩子上学,到附近的商场购物,去公园里散步,许多人都习惯开着小车前往。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尾气污染、交通拥堵、“路怒族”增多……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而2017年“环中赛”第九赛段的比赛也将在我市举行。在这个特别的节日到来之际,你准备给你的爱车放几天假呢?
“无车日” 有人不知有人关注
提及“世界无车日”,许多大冶市民觉得陌生。在对一些市民的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有超过七成的市民并不知晓“无车日”。不过,也有部分市民关注到了这个特别的节日。
“现在节日太多了,记不住,不过我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在灵乡不锈钢厂上班的小张告诉记者,因为工作路途遥远,他每天都要开车往返于灵乡和市区。去年出差在外的时候,他就注意到国内一些城市有开展“无车日”宣传活动,之后他特意上网查阅过这个节日。在他看来,“无车日”的倡议很有意义,如果每个人都给爱车放一天假的话,城市里的交通状况可能就会有不小的改善。所以,他觉得,每个车主都应该有自己的“无车日”。
和小张一样,市民纪先生对“无车日”也有过了解。“我有几个朋友是自行车爱好者,好像每年的9月22日他们都有一些骑行活动,通过他们我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纪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通过翻阅资料,记者了解到,“无车日”1998年起源于法国。最初发起的活动叫“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没想到活动推出后,得到众多城市的响应,并逐渐走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有不少城市也加入其中。每年9月22日,这些城市都会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无车日”活动,比如限制机动车进入城区,减少公车使用量,设立步行区、自行车专用区等,以此来倡导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随着“无车日”影响力的扩大,近年来,大冶民间社团或者自行车爱好者在9月22日这一天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徒步、骑行等。
自行车出行 健康低碳绿色环保
事实上,不管人们知不知道“无车日”,人们的出行方式都不能单单依赖于汽车。在大冶这样县域面积小、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骑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出行方式。
家住新街附近的吴先生告诉记者,每天外出,他会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或开车,或骑自行车,有时则是徒步走,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骑自行车。在吴先生看来,在市区骑自行车是最方便的,“新街这里是老城区,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开车还不如骑自行车方便,而且既健身又环保。”
市自行车协会监事长陈东豪告诉记者,相比于开车,骑自行车出行是一种最环保的方式,而如果你要去比较远的地方,步行太累太慢,这个时候自行车的效率又体现出来。在他看来,坚持骑自行车有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可以锻炼身体,现代人压力很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缺乏运动,或者是缺少专门的时间去运动。这个时候如果上下班或者平时出行都骑自行车的话,无形中就是锻炼了身体;其次这也是一种低碳、环保、绿色的出行方式,相比于开车,骑自行车没有尾气排放,同时也减少交通拥堵的情况。“如果你爱上自行车这项运动,很多时候可以排除一些负面情绪,人也比较阳光,有时甚至可以戒除一些不良嗜好,比如抽烟、打牌等。”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在9月22日“环中赛”当天,自行车协会还组织了一个千人荣誉骑行活动,“其实以往每年的世界无车日,我们协会都组织了相关的骑行活动来宣传这个节日。不过今年有点特殊,恰逢当天‘环中赛'第九赛段在大冶,而且现在正是全市文明创建关键时期,我们协会更应该大力宣扬骑自行车这种绿色、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所以今年这个千人荣誉骑行活动我们非常重视,提前策划了1个多月,甚至有好些从外地来的自行车爱好者,最远的来自新疆。”陈东豪如是说道。
市环保协会秘书长柯培新认为,汽车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标志,但是终有一天会被更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所替代。欧美部分国家于今年陆续发布了各自国家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目的是为了实现碳平衡,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目前,我国也启动了相关政策的研究。他预测未来汽车会向着小型化、共享化和绿色能源化这些方向发展。
加大宣传力 倡导“135出行模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出行方式。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出行模式值得倡导呢?在这方面,记者注意到,2012年,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宣部、财政部、环保部、教育部等17个部门共同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其中便提出一个绿色出行方案——“135出行模式”,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从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市不少市民的出行方式越来越接近这种“135出行模式”,即1公里内短距离出行用步行,三、四公里内出行骑自行车或摩托车,五公里以上的一般会选择开小车、骑摩托车,或者打的、坐“网约车”等。
对于近年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一些市民表示,一方面,人们的健康意识、出行观念都有很大的变化,追求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渐成人们的首选;另一方面,如今共享经济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共享单车目前已经进驻黄石下陆,也有不少进入了大冶城区,人们的外出“骑行”更为方便,街头的骑行者因此越来越多。此外,一些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比如电动独轮车、便捷电动车等代步工具的出现,让人们的短途出行方式多了许多选择。
“给自己的爱车放一天假”,这是“无车日”时打出的一句口号。不过,如果仅靠一天的“无车日”活动,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净化城市空气质量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倡导绿色出行,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持续性、常态化的行动。对此,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理念,也需要有关部门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为绿色出行提供必要保障。
我们相信,只要城市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到位,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无车日”将不再限于9月22日。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周春明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