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最美的风景。文明大冶,必是一座文化厚重、崇德向善、和谐宜居的大美之城。
从2015到2017,三年间,大冶一直在为“创文”赶考。如今,大冶已经站在递交文明考卷的关头。
“创建文明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推动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的一席话,道出大冶创建文明城市的真谛。
正如决策者所认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民意所向,民生所指,才是文明所在。
逐梦文明,大冶从未止步。自2015年3月首获“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资格”以来,大冶正式开启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征程。从全面启动文明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到深入推进“全领域文明创建”模式,再到探索落实“三定四有五到位”城市常态化管理机制,在这片文明的热土上,大冶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执着耕耘,奋力“赶考”。三年奋进,气象一新。铜都群众亲眼见证并感受着这座城市因文明创建发生的变化。
载梦前行 开启“创文”之路
大冶,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拥有3000年的采冶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保健酒生产基地。
文明大冶,源远流长;逐梦文明,大冶从未止步。3000多年前,大冶湖畔,铜绿山上,那一腔炙热的炉火,点燃了华夏文明的火焰,淬炼出大冶人民熔旧铸新、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大冶从此生生不息,载梦前行。
3000多年的采冶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100多年的开放史,20多年的建市史,10年转型跨越史,每一次踏步都是时代的强音,每一次飞跃都是文明的升华。大冶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国家园林城市……一项项荣誉犹如一个个光环,把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打扮得如此靓丽。
在众多的荣誉面前,大冶人并没有陶醉,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2015年3月,大冶首获“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资格”, 成功取得进军“全国文明城市”的“通行证”。自此,大冶的文明创建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创建文明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推动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的话掷地有声,“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创建,是一次城市自我审视的过程、是一次发现短板的过程,更是一次城市大提升、大发展的过程。”大冶市长王刚说,文明城市创建,是大冶发展的脱变。
明确工作目标和创建工作“路线图”,我市每一项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落实了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市创建总指挥部政委、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担任常务指挥长,其他市委、人大、市政府、政协“四大家”领导不分一线二线,主动请缨担任为重点项目指挥长。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抓创建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严抓严管的工作局面,向着“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阔步迈进。
崇德向善 引领社会风尚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力量。大冶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出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在宣传教育、文化熏陶、示范引领、实践养成上持续发力,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舆论宣传,春风化雨。“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自开展文明创建以来,我市相继推出了一大批崇德向善的先进典型,成为引领大冶社会新风尚的鲜活教材。
皮建军--中国蓝天救援队湖北地区联络官,大冶好人先锋团发起人之一,先后参与泥泊尔、缅甸、四川雅安等救援行动,并驰援武汉、钟祥、云梦等省中部灾区执行救援任务,先后获得黄石市“道德模范”、“荆楚楷模”、“湖北好人”等荣誉,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大冶籍运动员刘惠霞---在里约奥运会斩获女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2016年入选“荆楚楷模”“中国好人榜”。陈贵镇上罗学校老师--朱幼芳,先后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荆楚楷模”、“湖北好人”等荣誉,2016年入选“中国好人”……一个个身边的事例,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和谐春风的吹拂下,在铜都大地生根发芽。
袁雪峰是陈贵镇袁伏二村的一名村干部,2010年将同村80岁的孤寡老人李合意接至自己家中至今,让她衣食无忧。六、七年时间过去了,李合意老人在袁雪峰家生活得很开心、很幸福。与别人聊天时,总喜欢重复那句话,“雪峰这伢,比亲生儿强十倍!”
一个个榜样带动一圈榜样,一圈好人影响一城好人。大冶3岁的小新宇不幸患上了地中海贫血,可因为家庭无力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陷入困境。今日大冶、大冶电视台等媒体的连续跟进报道,小新宇的不幸,动了大冶全城人的心。
“我们要全力挽救这条小生命!”两个多月来,由市文明办联合妇联、团委、工会、教育、机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发布爱心倡议书,全市爱心单位和人士积极响应号召向小新宇一家伸出援手。
10元、50元、100元、200元……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太感谢大家了,我们这座城市是温暖的、有爱的。”小新宇的妈妈余冬枝感谢道。
小新宇的爱心帮扶故事,是大冶文明城市开出的一朵灿烂之花。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教育等各项工作之中,细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考评规定和载体活动,“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系列活动如火如荼,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六文明”活动掀起热潮。“十佳文明行业”“ 十佳行业标兵”,创评活动此起彼伏。
志愿服务 温暖一座城市
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杆。“您好,现在是红灯,请等一会再过马路!”……9月20日上午7点开始,头戴“红帽”的25岁姑娘于婷,就手持小红旗、身穿红马甲,站在在金湖大道与七里路十字路口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工作。
在全市“创文”活动中,头戴“红帽”,身穿“红马甲”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活跃在各重要十字路口,成为市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生动写照,这股力量也成为我市志愿者中其中一股洪流。
据了解,大冶有一支4000余人组成的特殊的志愿者服务团,因为志愿梦想走到一起,他们来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头戴“红帽”,身穿“红马甲”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在八小时工作外,他们常年坚持参与抢险救灾,关爱贫困儿童,帮扶困难群众,参与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
在港湖村,还有一支身着红装,服装背后印有“港湖村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他们积极投身到服务全市、各乡村、社区志愿活动。这支志愿者服务队,是有该村村民刘瑞林和另外一位热心村民发起的、在村委会组织下成立的,3年多的志愿活动让刘瑞林远近闻名。三年来,从“大冶分队参加我市抗洪抢险第一线”到“‘红马甲’再次投身公益,大冶八村民组团献血获点赞”再到“港湖‘红马甲’义务帮忙重建”以及“尹家湖畔移动的‘红马甲’”,这支志愿服务队的新闻报道频见报端。如今,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固定志愿者人数已达近百人。
在检苑小区文明大院,“80365,共建幸福小区”的宣传栏醒目而耀眼。依据上面的职能划分,家里有什么难处,一个电话,小区志愿者就可以上门服务。
志愿服务正在不断汇聚壮大,温暖着这座城市的第一个角落。为了提升社区创建水平,激发群众创建热情,城市社区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幸福小区”活动,在志愿者的参与下,组织评选“最美社区、最美小区、身边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好楼栋长”等活动,开展“纯家风、知家训、重家教”等市民文明礼仪诚信教育学习培训活动,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形成社区“人人参与创建、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全民创建氛围。
目前,全市志愿服务团队达456支,注册志愿者33249人,占全城区常住人口13.2%,志愿活动时长达67万小时,群众认同度达到98%。
和谐宜居 家园谋划蝶变
创建,从一个个搬迁的马路市场开始,从一个个新增的停车位开始,从一个个文明标语的树立开始。把家园变成和谐宜居的家园,把文明创建变成利民惠民的重大举措。
“咱居住的环境是越来越漂亮了,最近散步的时间比以前延长了半个小时。”家住开发区观山路商贸小区的金卫兵大爷,看到自己以往居住的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变成了外墙翻新、规范停车、绿化美化的新环境,话里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在观山路、新冶大道等道路上,一片片连成片的五彩“花海”,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我市文明创建工作,从“星星点点”到“满城花香”,在今年走过了一段克难攻坚期,变化显著。
家住保康社区市政府家属区的汪海兰婆婆说,“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汪婆婆居住的房子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年代久远,线路老化,楼道经常“失明”,一黑就是好多年,汪奶奶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回家。为此,她的儿子准备为她在别处再买一套房子。去年,由社区牵头协调,居民一起出钱,将楼道灯修好,并且将小区整体改造。现在每天吃完晚饭后,汪奶奶带着孙子在小区转一圈回来,“文明创建就是好,让我们楼房走上了‘光明路’。”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大冶市委市政府掷地有声,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坚持高起点,立足高标准,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公共卫生环境提升行动,大力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环卫市场化改革,做到常态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全域开展车辆乱停乱靠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六小行业”和各类医疗诊所专项整治行动和除“四害”活动,实现公共场所禁烟标识全覆盖。同时加强城市硬件设施建设。
文明滋养了城市,创建惠及了民生。在伍家垅禾鲜生农贸市场,光洁明亮的瓷砖地面,整齐划一的农副产品区。市场内摊位布局整齐划一,生鲜产品明码标价,市场内人头攒动,尽然有序;在老人民医院传染病房停车场,新划线的106个停车泊位整齐有序,新冶大道,道路两边一个车位停一辆车,自然紧凑。我市结合群众生活、出行、休闲等方面需求,对城市道路、游园绿地等进行全面升级,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城市更有魅力。“自打尹家湖公园建成后,我每天都来这儿打太极拳。”在公园锻炼的刘大爷介绍,以前这里还是垃圾成堆、杂草丛生的湖边荒地,如今这里已成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小游园。
三年来,我市投入资金100多亿元,新建城东北等9所等学校,有效解决了城区大班额问题。新改建城区道路16条,新冶大道、金湖大道、湖滨路等道路被评为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新建尹家湖公园、东港公园、余修齐公园、碧桂园湿地公园。新建农贸市场6个,对7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既解决了路边摊问题,也解决了市民“菜蓝子”;新建停车场6个,有效解决了市民停车难问题。加强居民小区绿化美化,改造城中村,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扑面而来。
统筹城乡 建设美好乡村
春赏桃花夏品桃,果农游客齐逍遥。今年3月11日,第四届“桃花节”如期而至,桃花搅动了当地农家乐;6月12 日,大冶市乡村园博会•保安采桃季在保安镇沼山乡村公园隆重开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看演出观景摘桃,处处荡漾着欢乐祥和的气氛,让保安的万亩桃园充满诗情画意。
从赏桃花到桃采摘,一棵桃树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蓝图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市坚持文明创建城乡同步推进,相继开展“园博会、果博会、芳博会”,以及桃花节、玫瑰花节等活动,“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愿望逐渐变为了现实。我市也借势全面拉开“一区两园七朵金花”生态旅游格局。
节会为乡村注入活力,“党建引领•活力村庄”让基层自身造血。
毗邻大冶乡村园博园的彭晚村,最抢眼的,是那一抹抹律动的绿色。且不说村庄内鲜花绿树,各具其景,争奇斗艳,就是村前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路、小巷,也是鸟语花香,绿意盎然,与一栋栋漂亮的乡村别墅相映成景。
原先破败不墈的村庄,村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改变。“ ‘人心齐,泰山移’,彭晚村这些年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村民自发选举产生村庄理事会,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分不开。”彭晚村村支书彭佳良坦言,自从村民自发建立了村庄理事会,村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结合“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建设,全市322个行政村建立村民议事会1869个、道德评议会1864个、禁毒禁赌会1871个、红白理事会1853个,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新事新办,新习俗新风尚正逐渐形成。4098名群众分别获评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新乡贤“五好”称号。新建群众文化馆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21个,农村文化礼堂、体育设施、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我市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湾整治”,对170个村庄进行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新建农村公路289公里,完善农村路网建设308公里。投资1.95亿元,实施电网改造建设项目595个,城乡供气规模1.6亿m3/年,城乡一体化供气逐步实现。网络光纤实现全覆盖。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多彩画卷让人流连忘返。保安镇沼山村、茗山乡彭晚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灵乡镇坳头村、还地桥镇新畈村、陈贵镇堰畈桥村等18个村被省政府命名为“宜居村庄”;陈贵镇、金湖街办上冯村分别入选全国美丽宜居示范小镇和示范村庄。
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推动下,全市乡镇(村、社区)、部门纷纷加入创建行列,以小创建带动大创建,并取得显著成效。劲牌公司、陈贵镇、坳头村等9家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乡镇、村)镇,21家单位获评省级文明单位,52家获评黄石市级文明单位,96家单位获评大冶市级文明单位,1万余户获评十星级文明家庭。
创建文明城市,是大冶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执著追求。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大冶人民正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不断将梦想变为现实。放眼明天,这座历史名城、工业新城,在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的征程中,必将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石教炼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