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 从矿冶之都到生态新城,十年转型探索,大冶收获颇丰。坚持生态优先,实施生态转型,创新突破战略,十三五期间,大冶市将力争实现“211”目标,推进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生活品质化。
曾几何时,大冶遍地开矿掘金。10年前,资源逐渐枯竭,大冶从“地下”走到“地上”,改造以矿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2010年,大冶提出城市转型,奋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迈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并不断进位。今年“十三五”开局,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优三化”,即生态优先,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生活品质化。
“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呼应群众期待的历史性选择。2013年12月,大冶出台差异化政绩考核办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同时,强力关停“五小”企业400余家,基本实现全域无“五小”。仅此一项,虽年减少工业产值超300亿元、减少税收超10亿元,但市域优良天气天数由2007年的290天上升到2016年的333天。
目前,大冶已经完成“一区(保安湖生态新区)、两园(铜绿山大遗址公园、金湖生态产业园)、七朵金花(德丰利达雷山景区、龙凤山庄、梅红山风景区、茗山玫瑰花基地、沼山乡村公园、上冯九古奇村、金华山庄)”的初步布局,生态旅游与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化、项目化、资本化强劲发展格局已梯次展开。
除了在生态旅游产业亮点纷呈,大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一路高歌猛进。2015年12月,投资百亿元的汉龙公司签约落户大冶,2016年3月开工建设,经过15个月的日夜鏖战,今年7月1号,首台“大冶造”汉龙汽车整车正式下线。汉龙汽车整车产业涵盖轿车、SUV和纯电动、混合动力等产品系列。以汉龙汽车为龙头,我市规划了4平方公里配套产业城,目前已有12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落户,一个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零部件制造产业链初具雏形。同时,金湖生态园、铜绿山青铜小镇、劲牌白酒产业园等十几个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我市绿色发展的新平台正在抓紧推进。
市项目办副主任 胡雄伟: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使我市的产业更加环保,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必将进一步拓展大冶的经济发展空间,我们坚信在坚持“一优三化”发展战略引领下,大冶未来绿色发展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敞亮。
绿色发展,需要扶持新产业,也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迪峰公司承建的“气化长江”项目被工信部列为国家产业化研发项目,我市拿出2000万元财政周转金,支持迪峰公司加速产业园建设。
迪峰公司副总经理 董家兴:迪峰公司既然有了工信部的这个项目,我们会借助这个平台,把我们项目尽快地产业化,抢抓市场的机遇,抢抓市场的制高点,使我们传统的换热器企业能够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要有一次豪华的转身,让我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有一个大的翻身和发展。
有了绿色GDP,发展方可持续。2012年至2016年,我市连续5年跻身全国县域百强,名次从97位上升至83位。在“一优三化”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市力争“十三五”末,实现GDP总量过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第二方阵。
来源丨大冶新闻
记者丨黄进
责编丨於婷婷
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