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社区有位民情信息员管着社区里的各种“闲事”,社区居民都说“有啥事,找夏大姐”

来尘世走一遭,对很多人来说,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已属不易。但有些人却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还在尽力伸展着自己的枝叶,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带来阴凉,遮蔽着身边的人甚至陌生的过客。东风社区华昇花园小区的夏金英就如同这样的一棵参天大树。而在小区居民的口中,不知从何时起流传着一句温暖而又充满敬意的话语——“有啥事,找夏大姐”。

退休之后转做“管家婆”

社区在她带动下变和谐、团结

曾在市船机厂工作的夏金英将自己32年的青春都留在了那里,许多难忘的经历随着她的退休都变成了珍贵的记忆。与退休之前相比,退休之后闲暇的时间多了起来。工作惯了的夏金英面对着退休之后的“无聊”颇感不适应,她心想,与其在家里闲得发慌,不如找点事情来做。于是,她迅速转变了角色,投身社区工作,并逐渐成为小区有名的“管家婆”。

夏金英告诉记者,自从退休后,她就没闲着,一开始是小区的义务物业员。因小区建成后,一直都没物业,那个时候小区垃圾遍地都是,后来她就联系小区其他爱心大姐一起,聘请保洁过来打扫,偶尔自己也会帮忙打扫小区。再后来她就开始兼职楼长、民情信息员直到现在。

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夏金英把平时社区学习组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退休人员以及年轻的党员小组发动起来,成立了“爱心团队”,主动上门服务,为许多老人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别看我们退休了,我们还是像年轻人一样有使不完的劲儿,帮助的人那是不计其数。退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用我们的余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让他们感受到一份温暖,比啥都值。”夏金英开心地说。

居民陈先生打趣道,“你们叫夏女士太正式了,你要说找夏大姐,这社区居民几乎没有不认识她的。呐,在那儿呢。”陈先生往小区门口指了指,“买菜回来的那个就是,她就是闲不住。”

邻居老人当做“自家人”

一管到底她让老人舒心、方便

记者了解到,夏金英今年55岁,从事船机厂工作多年。别人退休后都是安享晚年,而她却开始了自己的另类人生。社区里的事,大到照看孤寡老人,小到清洁卫生,她都管,而且一管到底。

夏金英告诉记者,之前她在北门剧院公路段那里居住十几年,“之前住这边时就发现这里居住着很多孤寡老人,我自己的邻居就是一位高龄老人,经常一个人在家,而且行动不是很方便”。

夏金英说,如果有子女照顾就会好点,最关键是那位邻居没有子女,老伴去世多年,有时候楼层高了,他上下楼都很不方便。自认识老人后,夏金英就包了老人家的家务事,就连下楼买菜都会特意给老人带几样回来。“老人吃素,买些青菜基本上也花不了几个钱的,所以买的菜全部是我自掏腰包。”那时,她就把老人当家人一样照顾。

“每次小区里的老年人需要填写一些资料,即看不清楚也搞不明白的,我都要亲自解释,并帮忙填写。”夏金英说,怕老年人上当受骗,她还会一一给老人讲解骗局,防患于未然。

社区居民齐赞“夏大姐”

退休人生被她过得充实、美好

“夏大姐的人性很好,说话直爽大气,敢说,也能说。”居民刘女士提起她,直竖大拇指。“社区里谁要是乱扔乱放,她都会一一捡起来。”

有一次,夏金英回北门剧院看望对门邻居老人,打开门发现老人并不在家,于是她慌忙去楼上询问其他邻居,但其他人都不知道。她慌乱中拨打老人电话,老人告诉她自己回乡下老家了,并让夏金英帮忙寄些她要穿的衣服,“婆婆有时候会回老家住几天,所以她就把她住房的钥匙给了我一把,方便她要什么东西,我可以随时找人给她送过去嘛!”夏金英笑着对记者说。

“好人好事,学习夏大姐。”刘先生这样评价夏金英,“她就见不得谁有点难处。社区有一些不识字的老人要申请老年人的福利,她总会忙前忙后,写材料、递申请,为老人们争取老年人的补贴。

由于“好管闲事”,现在她走到哪大家看到都会亲切地叫她“夏大姐”,而居民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有啥事,找夏大姐”。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刘娟 文/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