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 张蕾)临近开学,一个个学子背起行囊,踏上求学之路。在大冶,这条求学之路上,有孩子们坚定的身影,更有着来自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温暖护航。
8月26日,我市举行2025年慈善“圆梦大学”助学金发放仪式。当受助学生代表小冯(化名)从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手中接过5000元资助金时,她深深鞠了一躬:“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市慈善总会的助学金带来了希望,让我能安心迈进大学校门。”
小冯的故事只是众多受助学子的一个缩影。这个夏天,一个个暖心政策,一场场慈善义举,一份份助学资金,在铜都大地掀起阵阵助学热潮。市政府部门、乡镇教育基金、社会爱心力量,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共同托起学子们的希望与梦想。
系统保障 筑牢助学基础防线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精准资助工作,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8月27日,记者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2025年春季学期,全市共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039人,资助总额达626.19万元。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共资助396人,发放资助金19.8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资助3032人,金额129.43万元;高中教育阶段资助1303人,金额132.52万元;中职教育阶段资助2966人,金额336.23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教育公平理念的切实落地,也是无数家庭重燃的希望。
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中心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建立“一户一档、一人一策”动态跟踪管理机制,通过对受助学生家庭情况进行精准识别和持续跟进,真正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
助学路上,我市多个部门正协同发力。
2025年慈善“圆梦大学”助学金发放
根据大冶市社会救助局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度困难家庭子女助学救助工作的通知》,2025年度助学救助申报时间为8月1日至9月26日,救助对象覆盖城乡低保对象、监测户、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中就读于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学生。其中,应届生可获得5000元救助,往届生可获得4000元救助。
与此同时,市总工会正式启动2025年“金秋助学”活动,符合条件的家庭可通过基层工会提交申请。其中,建档困难职工子女中,高等教育阶段每年资助不超过当地低保标准10个月之和,高中阶段不超过6个月之和;建档外困难职工子女高等教育每年最高5000元,高中及中职每年最高3000元。
近年来,市总工会通过优化审核流程、强化资金监管,持续提升助学实效,累计帮助数百名困难学子完成学业。仅去年一年,市总工会就发放助学金32.09万元,惠及58名困难职工子女。
“我们始终坚持‘不让一个学子因贫失学’的目标,积极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助力的协同网络。”市慈善总会会长尹礼辉表示。
20年来,市慈善总会“圆梦大学”助学项目累计帮扶困难学生3555名,发放善款956.25万元,成为我市教育扶贫的重要力量。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单位通过持续完善资助网络,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共同搭建起了助学行动立体框架,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体系。
乡镇接力 教育基金遍地开花
乡镇教育基金作为助学体系的第二重保障,正在大冶各地焕发勃勃生机。
8月20日,陈贵镇奖学助学工作专班冒着酷暑,将奖学金送到刚刚被山东大学录取的陈贵村学生殷勇家中。“没想到政府会专门把奖学金送到家里来。”殷勇接过奖学金时激动地说,“这份鼓励必将激励我在大学继续奋发向上。”
陈贵镇奖学助学工作专班为学生送奖学金
同一天,中考取得A分、被大冶一中录取的矿山村学生柯惠民也收到了这份意外的鼓励。手捧奖学金,这位15岁的少女语气坚定:“我一定不负期望,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理想大学,将来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年来,陈贵镇依托“雷山英才教育基金”,持续开展“奖优助困·点亮未来”专项行动。今年共发放奖学助学金34.14万元,惠及192名学子。其中,为9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1.34万元,为94名在中高考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子颁发奖学金22.8万元。
在陈贵镇,教育基金的发放不再“唯分数论”,而是从品德、学业、课题成果等多维度实施奖励。同时,该镇着力破解基金使用信息收集不精准、乡村教师成长慢等难题,通过完善信息核查与公示机制、年度教师激励与培训计划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基金使用效能。
灵乡镇灵溪汇智教育基金表彰大会
灵乡镇的“灵溪汇智教育基金”同样成效显著。8月15日,该镇举行2025年教育基金表彰大会,对25名考入985、211高校的学子、12名中考达大冶一中分数线的学生及10名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发放奖励金12.6万元。2025年高考黄石地区历史方向最高分学生李家慧感慨道:“我满怀感恩,灵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如今更助力我们踏上新征程。”
与此同时,刘仁八镇、大箕铺镇、茗山乡等乡镇均设置了教育发展基金,这些基金通过精准奖励优秀师生、资助贫困学生、改善教学设施等方式,营造了重视教育、鼓励向学的社会氛围,为乡镇教育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社会助力 爱心助学成风化人
助学路上,多方力量汇聚成光。在大冶,爱心企业、乡贤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8月19日,天气炎热,89岁的陈彦珍老人来到贫困大学生余可欣的家中,为她送上5000元助学金。“从2022年考上大学后,陈爷爷每学期开学都会来送助学金。十分感谢他对我们家的帮助,我会努力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余可欣动情地说。
陈彦珍捐资助学
从扎根教育的工作者到心系学子的捐赠者,陈彦珍老人始终如一地用行动传递温暖与希望。陈彦珍助学基金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共资助贫困学生1653人,资助金额151.56万元。被群众亲切称为“爱心爹爹”的陈彦珍还立下遗嘱,要求子孙将他的慈善助学事业一直传承下去。
“中国好人”龚文龙则创新了助学形式。6月18日,他自费组织20名高三学子开展为期两天的公益亲子旅行,带领他们畅游咸宁隐水洞、小九寨、星星竹海等景区。“所有的吃、住、行等费用,都由我承担。让孩子和家长们好好放松一下,度过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假期。”龚文龙说道。三年来,他已为灾区、学校、学子、困难家庭捐助资金60万元以上。
龚文龙助力高考学子出游
除了这些感人的个人助学善举,大冶本地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也积极投身教育公益事业,让爱心接力棒薪火相传。
劲牌公司作为扎根大冶的知名企业,21年来持续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从2004年在黄冈中学开设首个“劲牌阳光班”,资助50名家庭困难的优秀学子,到2023年融入“希望工程”大家庭,焕新为“希望工程·劲牌阳光学子”培养计划,这项爱心事业不断升级拓展。如今,该项目已从湖北一地扩展到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从单纯的经济资助发展为涵盖助学、地方支持、实践育人的综合体系。截至2024年底,劲牌累计投入逾5.2亿元,为本地乃至全国4.7万余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插上了圆梦的翅膀。
校友力量也在汇聚。大冶一中上海校友会校友曹祥来、陈雪峰及名誉校友项泽等企业家出资千万成立沪汇育才教育基金会;大冶二中建校120周年时,186名爱心人士为虬川教育基金捐赠超1000万元。
个人善举、企业担当、校友反哺……这些力量彼此交织,让大冶的助学事业温暖而持久。
一审:璩 靓
二审:冯素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