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八月的铜都大地,暑气蒸腾却掩不住发展的蓬勃脉动。走进氢能创新科技园施工现场,20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冲刺,有的在厂房内细致铺设隔音棉;有的站在升降车中专注安装抗爆吊顶,机械运转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成动人的建设乐章。
这座投资2亿元(一期)的氢能创新科技园项目,正是大冶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的鲜活注脚。据悉,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4个,投资额超400亿元,用实干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脉络。
新兴产业链筑根基
“项目从三月初开始施工,目前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95%。智慧化信息中心已经建设完成,7#、8#厂房主体机电已经施工完毕,精装正在收尾,预计九月份达到竣工条件。”中建科工湖北分公司氢能创新科技园项目技术总工程师魏鹏指着已初具规模的园区介绍。
氢能创新科技园
由中建科工承建的大冶氢能创新科技园建设项目一期,包括智能制造基地、智慧化信息中心、后勤服务楼及配套设施。智慧化信息中心集成了信息化、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对氢能全产业链(制氢、储氢、加氢、用氢)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数字化管控与智能运营。这座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科技园,承载着大冶从传统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型的重任。
氢能创新科技园铺设隔音棉
“引进氢能创新科技园,旨在向上衔接姜桥工厂绿色氢源,向下依托‘氢能大脑’实现全环节管控。”市招商服务中心氢能专班专员郑穆道出项目核心价值。项目建成后,通过岩穴储氢等技术创新,依托本地废弃矿场资源,培育国内首个矿场“制储运用”全环节氢能产业链,将大冶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创新高地。“引进一个项目、激活一条链条”,正是大冶产业链招商的精髓。
“重点围绕低碳采冶和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和生命健康三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光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氢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持续发力,通过补链、强链、延链,让每个引进的项目都能与本地产业生态有效衔接。”市招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围绕“3+2+X”产业体系,大冶精准施策补链、强链、延链。传统产业领域,旺成新材料、毛铺基酒等52个项目带来超200亿元投资,为低碳采冶注入新动能;新兴产业赛道,长城发动机等18个项目超70亿元的投入,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崛起;氢璞创能等项目落地,则让氢能等未来产业布局愈发清晰。每个项目都与本地生态深度融合,形成“落地即扎根”的良性循环。
招商推介会聚动能
回溯七月,大冶·苏州高端制造产业招商推介会,当“大冶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101亿元”的数字亮相时,会场掌声雷动。这场跨越千里的产业约会,共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达272.35亿元,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6个,为大冶上半年招商引资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冶·苏州高端制造产业招商推介会现场
“大冶营商环境优越,我们坚信项目能在这里茁壮成长。”“把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技术带回家乡,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回报。”推介会现场,企业家们信心满怀,深圳润诚达科技、广东旭派新能源等企业相关负责人深情说道。不仅如此,金诚信、东贝等“老朋友”也大力追加投资,用真金白银为大冶投下信任票。
这场推介会是苏冶情缘的厚积薄发。自2019年苏州冶商许浩回乡投资以来,坤圣科技、健翌科技等一批在苏楚商项目相继落户,60余家高端制造企业在此扎根,总投资近500亿元。“苏企”已成为大冶产业版图的亮丽名片,此次推介会更将两地合作推向了新高度。
签约现场
今年以来,我市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校友回归”系列活动,举办长三角企业家、湖北大学校友联合会等专场推介,签约项目74个,总投资307.5亿元。从异地商会到校友组织,一个个平台成为资源聚合的纽带;从资本招商到平台招商,多种模式构建起立体招商网络,让大冶的“招商朋友圈”越做越大。
从八月氢能产业园的建设热潮中回望,我市今年招商引资工作锚定“3+2+X”赛道,以产业链为坚实骨架、推介会为强劲羽翼,实现了全速疾驰的良好态势。锁定跨越千亿的全年目标,我市将重点聚焦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引进,同步深化“楚商回乡、校友回归”行动,通过激活已落地企业及乡贤资源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释放以商引商、乡情招商的潜在动能,加速构建多维联动、协同高效的立体化招商新格局。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大冶也将积蓄更澎湃的发展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续写新篇,让产业升级的激昂乐章在铜都大地持续回荡。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