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 江阴作为长江流域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在经济建设、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深耕细作,以扎实举措与亮眼实绩构建起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成熟路径。东风路街道作为大冶市中心城区,将以江阴为参照,锚定先进找差距、立足实际补短板、实干担当创佳绩,全力为大冶市“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注入东风力量。
真抓实干,大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聚焦“五大攻坚”行动,街道紧扣经济建设、文明提升、民生治理等关键领域靶向发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上半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依托数字政务监测,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和群众,推行“免申即享”无感服务。文明提升扎实推进,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常态开展志愿服务,“好婆媳”“医路相伴”等文明实践项目成效明显。城市更新稳步实施,2024年(第二批)及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前期设计,既有住宅电梯加装成立自改委86个、联合审批75台,完工投用29台,半年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环境治理见行见效,七里界等片区管网全覆盖,4处小微水体水质提升至V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社会治理持续强化,高效处置社情民意,化解信访矛盾问题78件;常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应急排险2次获应急管理部(应急部)通报表扬。
比学江阴,全面梳理高质量发展差距
产业动能存在差距。江阴以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为核心发展产业,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协同,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实现传统与新兴产业梯次推进。反观街道,虽以商贸业和服务业为主,但缺乏产业集群效应,招商规模与项目质量不足,龙头企业带动弱,新兴业态占比低。营商环境优化虽有动作,但政策落地效率、企业服务深度不及江阴。
文明提升效能不足。江阴以打造“文明实践矩阵”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文明实践活动与基层治理、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同时,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席地而坐”试点区域。对比自身,一方面,街道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结合面还不够宽,在志愿服务精准性与专业度上仍需提高,离“群众有呼、志愿有应”的模式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不高,在动态问题整治上长效治理不够,容易反复,与江阴精细化管理水平存在差距。
城市更新配套仍有短板。江阴坚持“整体规划+多元筹资”推进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时,同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托育点、口袋公园等15分钟生活圈配套。相较而言,街道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更多聚焦老旧小区本体改造,15分钟生活圈配套建设仍有不足。
治理水平有待提升。江阴以“智能化治理平台+精细化网格”筑牢平安底线,整合数据实现社情民意实时处置,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闭环管理。街道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网格化管理粗放,网格数据与各类信息平台数据共享不畅,网格员素质参差不齐,社情民意处置效能不足,安全隐患排查存在盲区。
锚定标杆,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四个东风”
立足既有发展根基,把江阴经验转化为实践良方,街道将聚焦关键领域精准破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聚力经济提质,打造活力东风。一是精准招商,培育经济新增量。重点盘活原武商量贩地块,规划现代商业综合体打造区域消费新地标;加速虾皇美食城等项目落地,丰富辖区商业业态。二是高效推进,建设优质项目库。建立“全程跟踪、即时更新”机制,紧盯光谷东国投普惠康养中心等医疗类服务业项目,形成有效投资,提升项目质量。三是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保障力。复制江阴“政策精准落地+企业协同发展”的成熟模式,发挥街道纽带作用,组建商户互助联盟,精准解决企业经营难题;定期举办“政企联谊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标江阴“无感服务”,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建好用好“冶好办”站点,推进政务服务“三进”,实现“就近即办”。
强化精管善治,打造文明东风。推动特色培育与精细管理双向发力,持续巩固文明提升成效。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作用,建立“党工委牵头、社区党委落实、党员先锋带头”的文明治理体系,广泛吸纳党员群众加入“东风有理”“彩虹志愿队”、社会监督员等队伍,常态开展小区治理、文明监督等志愿活动,构建城市文明新生态。推进“全民自治”等文明实践“小新鲜”项目建设,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激发文明活力。建设雨润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打造文明新地标。落实“日督查、周例会”机制,强化“三定四有五到位”执法,规范“门前三包”、整治“十乱”现象,推进“综合执法进小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促进文明水平整体提升。
紧扣城市更新,打造品质东风。有序实施2024年第二批及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和电梯加装,提升小区功能品质。盘活馨园小区、东鑫社区闲置资源,建设老年服务站、托幼中心、幸福食堂,打造完整社区,精准服务“一老一小”。同步焕新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尹家湖东岸西南段贯通工程,为居民增添休闲好去处。
筑牢底线思维,打造平安东风。做实“便民服务高效办理、社情民意集中处办、矛盾纠纷分类调处、综合执法分级负责”体系,深化“警格+网格”融合,及时收集解决群众诉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落实“4点半研判”制度,推进信访积案清零;全域排查安全隐患,挂牌督办整改,强化应急演练,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切实筑牢社会稳定底线。借鉴江阴生态治理的系统性思维,以水域、绿化、治污为抓手,落实河湖长制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常态管护小微水体,同步推进绿化扩增,开展强化秸秆焚烧、工地扬尘等专项整治,守牢生态底线,为东风路街道高质量发展筑牢平安基石、厚植生态底色。
(作者:东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龚文书)
一审:陈 雪
二审:周春明
三审:卫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