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通讯员 柯梁才)自2022年实行街道实体化改革,“产城融合”就已深深烙印在罗家桥街道的发展脉络上。
三年来,罗家桥街道已交付净地5000余亩,确保了数十个市、区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要素保障工作多次获市政府通报表扬。协同推进三产融合、组织建设、基层治理、民生事业等工作力争上游,一个更高水平品质新城初见雏形。其中,今年8月18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迪四川”)重磅发布“2025中国活力街道研究”中,罗家桥街道位列“2025活力街道500强”第393位、“2025活力街道中部100强”第51名,是黄石地区唯一一个入选的街道。
锚定未来,罗家桥街道的目标清晰而坚定。“我们不仅要兴产业,更要强功能、惠民生,把产城融合示范区的蓝图绘成现实,构建起产业链、城市功能、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罗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建说。
产业跃迁 三产融合构建发展新格局
车沿长乐大道向西而行,这一路会行经立中车轮(湖北)有限公司、劲牌白酒基地、长城汽车大冶分公司、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由此可一窥罗家桥街道辖区坚实的产业骨架。
再向右转入兴业大道,几分钟后就可看到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这里,是兴冶重工在我市的又一处产业布局。
据了解,兴冶重工高端精密部件制造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约328亩,业务范围涵盖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电子信息、装备研发等多个高科技领域。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5亿元,每年实缴税收不低于300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约300人。
目前,罗家桥街道辖区共有“四上”企业25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32家,高新技术企业有252家、专利1019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以劲牌公司为代表的生命大健康产业,以长城汽车、融通高科为代表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大美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体系渐成规模,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发展也是可圈可点。
在罗家桥街道下袁村,大片的稻田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稻田间,无人机来回巡飞,精准喷洒肥料,高科技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成立于2019年的大冶和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采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核心模式,在我市率先引进了北斗农机导航作业终端及自动驾驶系统、无人机植保、物联网墒情监测、智能灌溉等智慧农机装备。目前,该合作社共有各类农机120台套,覆盖农田面积达万余亩,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以智慧农业的兴起为契机,罗家桥街道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合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以桃花垦区、下袁垦区为主的现代农业稻虾养殖综合示范基地、莲藕种植基地和王家庄葡萄种植基地等7个农业种植基地。其中,王家庄村葡萄种植产业获评湖北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项目。
在东港路和开元大道交会处,占地面积约1119亩的劲牌“在水一方”酒文化产业园正在加速崛起。秉持“以酒促旅、以旅带酒、互融互促”的先进理念,这里将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工业生产、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景区。
与之毗邻的中亿商圈,汇聚了建材家居、餐饮住宿等多个业态,形成繁华的商业聚集区。
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罗家桥街道正逐步形成以工业为支撑、农业为特色、文化为亮点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服务创新 要素保障提供营商强支撑
金秋9月,在兴冶重工高端精密部件制造项目现场,200多名工人挥汗如雨,办公楼、宿舍楼等楼栋已经拔地而起,计划10月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另一边,长城汽车成品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1400余个停车位将为长城汽车大冶分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势能集聚,对生产要素保障工作也提出了高要求,如何破题?
“高新区和街道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能顺利推进成立了专属服务专班,全程帮我们解决土地征收平整、水电接入、手续办理等问题,及时协调工农关系,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启动了与项目配套的综合管网和道路建设,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从兴冶重工高端精密部件制造项目负责人张志刚的话中不难看出,街道创新推出“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正在落地生效。
工业园是高新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需求,罗家桥街道聚焦企业用地、用工、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全力服务重点企业达产达效。
据罗家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平介绍,今年以来,街道已完成佳一高、经九路、制氢工厂、园鼎、祺顺等项目净地交付751.58亩。此外,还帮助15个市、区级在建重点项目解决用工缺口300余人、融资需求1亿余元,帮助辖区企业解决水、电、气等各类急难愁盼问题60余个。
啃下要素保障“硬骨头”,重点项目生机勃发。劲牌公司、长城汽车等重点企业二期、三期项目接踵而至,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设者们抢时间、抓进度,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所谓产城融合,产业是支撑,城市是平台,人是第一要素。如何聚人气、谋发展,罗家桥街道始终在“服务”上做文章。
在劲佳科技有限公司政务小站,工作人员利用每周三和周五的午休时间,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政策咨询、证件办理等便捷服务,解决企业员工上班办不成事、下班办不了事的尴尬局面。像这样的政务小站,在罗家桥街道已设立4个,可为2000余名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据统计,今年以来,园区企业政务小站开展帮代办活动30余次,服务企业员工900余人次,有效办理业务471件。
“这个小站非常方便,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更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劲佳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杨勇玲如是说道。
政务小站的设立,如同纽带,紧密连接政府与企业,传递关怀与效率。高效细致的服务,让企业走进来,更留得住,发展得好。
城市提能 公共服务增进民生大福祉
“这里地段好,房子建得不比商品房差,物业、卫生都搞得不错,在这里确实是住得舒服。”9月17日,金剑龙站在阳台向外眺望,不远处的三里七湖碧波荡漾,即将建好的三里七湖大桥横跨湖面,一览无垠,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金剑龙是罗家桥街道金墩村村民。因发展需要,金墩村纳入了征迁范围。
去年12月27日,滨湖三期(滨湖家园)分房集中选房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大林山村、金墩村、新建村等22个村的1000余户村民先后选到了属于自己的新居。
滨湖三期项目占地面积118亩,总建筑面积33.5万㎡,共有住宅13栋,2231套房源。15分钟生活圈内,涵盖了学校、医院、湿地公园、商业综合体等各类配套设施,村民变成了城市新居民,极大提升了居住品质。
与此同时,在团垴还建楼施工现场,1763套房源已建好438户,届时,将可为更多村民提供优质住房。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在罗家桥街道,与住房条件的改善相比,教育和卫生的提档升级同样出彩。
于2023年投入运营的大冶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是罗家桥街道辖区首家三级甲等医院。该院区占地面积200余亩,设置总床位1200张,设有多个专科门诊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真是方便多了。”金桥村村民陈家华不由感慨道,“以前要么跑到市区,或者跑到下陆、黄石,现在5、6分钟车程就能解决问题,省时省力。”
该院区的建成,填补了罗家桥街道高端医疗资源的空白,缩短了就医的空间距离,极大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在教育方面,随着第六实验学校、英才学校、华中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的快速发展,罗家桥街道逐步架构起涵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资源。截至目前,罗家桥街道共有学校9所,可容纳学生15000余人。
围绕补短板、提品质、惠民生,罗家桥街道持续发力。依托“智慧环卫”全链条管理体系,通过“机械清扫+人工精修+智能监管”三重保障,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开展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杂草丛生的犄角旮旯变身可休闲可娱乐的“口袋公园”,流动摊贩有了专属的便民摊位,通过“市容环境净化、市容秩序优化、人居环境亮化、城市形象美化”四大行动,不仅擦亮了城市的“面子”,更夯实了民生的“里子”;关注“一老一小”服务工作,以“数据跑腿+人工上门”的创新模式,为80余名不方便出门的银发群体足不出户完成养老资格认证暖心社保服务,开设10个暑假“爱心托管班”,共有近400名少年儿童报名参加,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托起青少年幸福一“夏”。
值得一提的是,罗家桥街道围绕汽车产业做文章,一个集商业、住宿、修车、充电、洗车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冶汽车之家,和一个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中堰村“汽车邻里社区”蓝图初展,一个更有温度、更高品质、更具活力的发展新区未来可期。
随着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生活配套日益丰富,罗家桥街道产业发展的“硬实力”与城市生活的“软环境”深度交融。
3年多来,罗家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打造金桥、双港、华井片区基层党建示范带为抓手,创新“村社区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提升工作效能,征集并解决群众身边突出问题121条,全体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奋发进取、敢做善成,以一点红带动一片红,以一人干带动众人干。一批精神饱满的党员干部正推动街道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实现争先进位、续写辉煌。
作为大冶市“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五十强”的核心引擎、大冶湖高新区的发展承载地,罗家桥街道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黄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大冶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支点建设中担当作为、奋勇争先,为大冶经济发展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